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離不開金融的有力支撐。
3月30日,人民銀行印發《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8方面23條具體措施,指導金融系統優化資源配置,精準發力、靠前發力,切實加大“三農”領域金融支持,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提供有力支撐。
此前2月22日,中央1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發布,連續19年聚焦“三農”。其中,首次將“強化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單列為一條。
對此,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長三角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葉斌指出,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自2018年至今年五年中的中央一號文件都特別重視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資金、資源、政策投入,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尤為重視農村金融工作。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在中央1號文件的基礎上,央行此次下發的《意見》進一步為我國金融系統指明了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鄉村振興的發力方向。
一、強化糧食安全金融保障
當前,我國糧食供求仍處于緊平衡狀態,供求結構矛盾凸顯,在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的背景下,保障糧食安全顯得尤為重要。
事實上,糧食安全是我國強化國家經濟安全保障的三大安全戰略之一,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便是要確保糧食安全。
此前,中銀協秘書長劉峰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就指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大力支持國家糧食安全、現代種業等關鍵領域,推動提高農業生產及抗風險能力。
此次央行發布的《意見》明確指出,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圍繞高標準農田建設、春耕備耕、糧食流通收儲加工等全產業鏈,主動對接融資需求,強化糧食安全金融保障。
對于大豆、油料等重要農產品供給,《意見》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優化信貸資源配置,持續加大信貸投入,加大對重要農產品生產加工、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金融支持。
在支持農產品跨境貿易和農業社會化方面,央行在《意見》中表示,將指導金融機構基于實需原則和風險中性原則,積極為農業進出口企業提供匯率避險服務,降低中小微企業匯率避險成本。同時,要求各金融機構要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社等發展生產托管服務,推動提升農產品生產規?;鐣?。
此外,《意見》提出,要加強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金融支持,提升種業育繁推產業鏈融資便利度。創新設施農業和農機裝備金融服務模式,穩妥發展融資租賃業務,支持農機裝備研發企業發行信用類債券。
二、支持鄉村產業可持續發展
產業興則百業興。在金融監管研究院資深研究員楊瑾看來,鄉村振興的核心是產業發展。
楊瑾認為,目前鄉村衰落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產業的支撐,產業過于單一,要從根本上實現鄉村經濟的正循環,立足點就是發展鄉村產業。
此前,工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四清撰文指出,實現鄉村振興要把推進產業振興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圍繞農村產業發展趨勢、格局變化和需求特征,創新特色化融資產品,提供更加精準適配的資金支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滿足農業龍頭企業、科創企業、科研機構在育種等重點創新攻關項目上的資金需求,助力打贏種業翻身仗。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和科技示范園區建設,推動資源整合、政策集成和規?;l展,提高農業全產業鏈價值創造能力?!?/span>
此次,央行發布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強化對鄉村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金融支持。具體而言,要圍繞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游等產業發展特點,完善融資、結算等金融服務,豐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專屬金融產品,支持發行鄉村振興票據,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深化信息協同和金融科技賦能,支持縣域商業發展、市場主體培育和農村流通網絡建設。做好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金融服務,拓寬農業農村綠色發展融資渠道。強化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改造等重點領域的中長期信貸投入。增強金融機構網點綜合化服務能力,加強與民生系統互聯互通,推進縣域基本公共服務與金融服務融合發展。
三、強化貨幣政策工具支持
一直以來,農村金融市場具有低收益,高風險的特征,這直接降低了金融機構向農村地區投放金融資源的意愿和動力。
為了引導金融機構,特別是農村金融機構加大農村金融供給,《意見》明確提出,要強化貨幣政策工具支持。進一步優化存款準備金政策框架,執行好差別化存款準備金率政策,引導機構法人在縣域、業務在縣域、資金主要用于鄉村振興的地方法人銀行釋放更多資金投入鄉村振興領域。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要繼續加強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管理,強化精準滴灌和正向激勵功能,提高政策支持普惠性,適度向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傾斜,加大對縣域法人金融機構支持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兩年,人民銀行已經三度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最近一次是在去年12月7日,央行將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自當日起下調0.25個百分點,下調后3個月、6個月、1年期再貸款利率分別為1.7%、1.9%、2%。
彼時,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央行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體現了貨幣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應。溫彬認為,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有助于降低中小銀行的資金成本,進而引導中小銀行降低“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更好地發揮貨幣政策“精準滴灌”和“直達實體”的作用。
對于金融機構,《意見》明確要求,各金融機構要健全服務鄉村振興的內設機構或業務條線,在信貸資源配置、產品服務創新等方面予以傾斜,加強“三農”人才隊伍建設。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全國性銀行要制定明確的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優惠方案,中小銀行可結合自身實際合理確定優惠幅度。各金融機構要細化實化涉農信貸業務盡職免責制度,完善內部績效考核,將金融管理部門對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結果納入對分支機構的考核。鼓勵商業性金融機構發行“三農”專項金融債券,拓寬可貸資金來源。
四、加強農村金融知識宣教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
需要指出的是,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在部署農村金融工作時,首次明確提出要“加強農村金融知識普及教育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
“當前我國農村勞動力(包括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掌握的金融知識相對貧乏,金融消費維權能力非常微弱,與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要求極不相稱,是突出的‘短板’和‘弱項’”,葉斌指出,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的群眾基礎亟待加強和夯實。
對此,《意見》明確,繼續將農村居民列為金融知識普及教育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的重點對象,開展好集中性金融知識普及活動。結合農村地區金融教育基地建設,常態化開展風險警示教育,推動金融素養教育納入農村義務教育。持續暢通普惠金融重點人群權利救濟渠道,壓實金融機構投訴處理主體責任,推進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用好“總對總”在線訴調對接工作機制,加強調解員隊伍建設,強化金融糾紛調解專業性,進一步提升金融消費者對金融糾紛調解的認知度、參與度和認可度,切實維護其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