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商業模式下,無論是菜市場,還是生鮮門店,庫存過剩、新鮮農產品損耗高,都是無法規避的現實。如今,新興的社區電商平臺能夠實時連接農戶、農產品和消費者的信息需求與產銷訴求,高效精準的農業供應鏈應運而生,為解決農產品損耗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打通了果蔬生鮮市場“最后一公里”。
“以前供貨給傳統的生鮮門店,總是遇到庫存過剩、新鮮牛肉損耗高的問題,現在每天按照系統安排的訂單生產就行?!焙背^r牧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王登明表示,自建牧場和農場養殖的高品質熱鮮牛肉現在終于打開了銷路。
在經營初期,牛場與門店的合作只能依據過往經驗的推測進行定量采購,難以及時應對每天波動的銷量。由于熱鮮牛肉本身存在著保鮮時間較短、運輸保質困難的局限,門店賣不出去的牛肉只能迅速降價促銷,牛場則要面臨被大量退貨、減少預訂的風險。
如今,楚牛公司每天都會定時收到淘菜菜系統自動下的熱鮮牛肉訂單,然后按照系統預測量完成加工和配送,這些鮮牛肉會從倉庫陸續送到武漢市區的數百個小區等待客戶自提。一次訂單流程僅需36小時即可實現從牛場到社區的新鮮牛肉供應。
“系統預測的訂單會比較準確,每天實際的下單量和預測訂單量都很接近?!蓖醯敲髡J為,牛場的營收得到了穩定的保障,也幾乎不再會遇到退貨問題。一旦出現預測量高于實際訂單的情況,系統能夠通過調整第二天的預測訂單數據,在保鮮期內賣完已預訂的牛肉。
互聯網就像是一根紅線,將農產品的供需無縫連接在一起。新興社區電商平臺實時連接農戶、農產品和消費者的信息需求與產銷訴求,建立了高效、精準的農業供應鏈,為解決農產品損耗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針對庫存過剩、新鮮農產品損耗高的問題,系統基于以銷定產的邏輯,以大數據技術作為支撐,精準預測市場需求訂單,每天實際的下單量和預測訂單量都很接近。如此一來,農產品生產供應方可以實現利益最大化,居民也能第一時間拿到最新鮮的農產品,可以說是一舉兩得,實現了生產端和消費端的雙贏。
一、供配保鮮 解決“最后一公里”難題
傳統模式下,在鄉村或者偏遠地區,果蔬生鮮市場是個老大難問題。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供貨量不足、品種單調、儲存和銷售都成問題。我國農村的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十分薄弱,配送時間長,也就導致農產品的新鮮度也沒辦法得到保證。
“剛開始賣芹菜的時候,損耗率一度高達16%,從采摘到賣出幾經輾轉,蔬菜很容易就不新鮮了?!笔卟斯涛褐緩娨娮C了農產品從供需不對等到源頭直供直銷的轉變。他表示,自從采用了“晨采模式”,從源頭將農產品的保鮮效果最大化,依據平臺預先提供的訂單信息及時調控產地采摘,精確計劃農產品生產流轉的每個操作動作。作為全國重要的芹菜種植地之一,今年山東禹城芹菜基地的訂單一度暴增,收割工人每天的收入增加了一倍多。
社區電商平臺把產品加工倉建在離基地只有20分鐘車程的地方,縮短了運輸處理的時間,保證當天的新鮮蔬菜盡快送入倉庫冷藏。平臺采用源頭直供直銷的模式,省略掉了大部分流通環節,產地采摘之后直接通過小店送到消費者手中,減少了“中間商賺差價”,讓應季的農產品找到了市場。
社區電商平臺依靠高效、精準的農業供應鏈,打通生鮮電商“最后一公里”,讓農民不再為銷售、運輸發愁,也讓普通消費者隨時能夠獲得新鮮的食材。平臺通過全國范圍的直采直銷網絡,直連農產品種植基地,保價保質保供,確保蔬菜市場供給充足及價格穩定,幫助農民增收。
二、送貨入村 助力鄉村消費升級
社區電商平臺構建了社區“一刻鐘便民惠民智慧社區生活圈”,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實惠好貨。在后端,平臺直連10000個農產品基地,幫農民增加收入,進而從產銷兩端,帶動農民與小店共同富裕。從城市到鄉村全覆蓋的供應鏈體系,使得平臺能夠依托百萬小店,實現“城鄉生活品質差不多”的目標。
中午12點剛過,載著果蔬生鮮、糧油米面的貨車來到了位于山東濟南南部山區大南營村的鈺萌商店,卸下的貨物填滿了這家山村小店,村民們可以隨時來取走自己預訂的產品。
不同于過去依賴兩公里外的超市、5天1次的集市才能買到新鮮的水果蔬菜,現在的大南營村村民們只需要提前一天在淘菜菜平臺下單,第二天就可以步行15分鐘到自提點取貨。
“沒想到在村子里賣貨,也能通過互聯網賺錢?!钡曛鞅硎?,貨架上過去多是油鹽醬醋、煙酒飲料等易儲存的日用商品,如今也能賣大量的新鮮農產品,線上選購、線下提貨的模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客人,店主也不再有進貨成本高和庫存積壓的擔心。
現在,村里的小店擁有了生鮮品類日益豐富的“云貨架”?!笆謾C上看看有啥想吃的直接下單,回家順路來拿?!贝迕駛兿硎艿搅烁嗟膶嵒莺秘浐捅憷?。
新社區電商通過互聯網實現了線上選購、線下提貨的模式,讓每個村里的小賣部,不再只是油鹽醬醋、煙酒飲料,也可以提供豐富多彩的生鮮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