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至24日,習近平在河北省委書記王東峰、省長許勤陪同下,深入國有林場、文物保護單位、農村、社區等進行調研。
23日下午,習近平首先考察了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塞罕壩機械林場,習近平對林場的工作給予肯定,并再三叮囑,防火責任重于泰山,要處理好防火和旅游的關系,堅持安全第一,切實把半個多世紀接續奮斗的重要成果撫育好、管理好、保障好。要加強林業科研,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離開紀念林前,習近平同林場三代職工代表親切交流,詢問他們工作生活情況,共話林場滄桑巨變,共謀林場未來發展。習近平強調,塞罕壩林場建設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艱苦奮斗史。你們用實際行動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這對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示范意義。抓生態文明建設,既要靠物質,也要靠精神。要傳承好塞罕壩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實生態文明理念,再接再厲、二次創業,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上再建功立業。24日上午,習近平考察了承德避暑山莊。習近平指出,我國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大國。承德避暑山莊底蘊深厚,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宗教與社會相適應、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方面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時代意義。要保護好、 傳承好、利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其豐富內涵,以利于更好堅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游客們紛紛向總書記問好,習近平向大家揮手致意。
離開避暑山莊,習近平前往普寧寺考察調研。習近平強調,要堅持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弘揚愛國愛教優良傳統,創建良好宗教環境,依法依規管理宗教事務,促進宗教更好順應社會、服務社會、履行社會責任。隨后,習近平來到承德博物館,參觀《望長城內外——清盛世民族團結實錄》展覽。習近平指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包括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在內的小康社會。實踐充分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凝聚各民族、發展各民族、繁榮各民族。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全面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 系。要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好研史學史工作,整合歷史研究資源和力量,提高研究水平和創新能力,更好總結歷史經驗、揭示歷史規律、把握歷史趨勢。當天下午,習近平乘車來到位于灤河北岸的雙灤區偏橋子鎮大貴口村考察調研。習近平指出,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堅持精準發力,立足特色資源,關注市場需求,發展優勢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更多更好惠及農村農民。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快補齊公共衛生服務這塊短板,完善基層公共衛生設施,加強鄉村精神文明建設,開展健康知識普及,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
傍晚時分,習近平來到承德市高新區濱河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習近平指出,滿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讓老年人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責任。要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要把老有所為同老有所養結合起來,研究完善政策措施,鼓勵老年人繼續發光發熱,充分發揮年紀較輕的老年人作用,推動志愿者在社區治理中有更多作為。要發揮社區作為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第一道防線作用,始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全面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工作,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 心理、松懈心態,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
丁薛祥、劉鶴、陳希、何立峰和中央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陪同考察。
來源:摘抄于《人民日報》
責編:胡永秋、岳弘彬